他山之石--中职“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思考
  • 发布人:ljsgzs
  • 时间:2021-10-27
  • 点击:252
  • 来源:

●来源:E之家●

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创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互联网的普及,“翻转式课堂教学”在全国各所学校铺天盖地的推广,其教学模式逐渐变得可行和现实。

一、何谓“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的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将其上传互联网,让学生在课外或家中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课堂中师生双向交流、学生协作学习并解决作业或实验困难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有何区别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满堂灌”,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练,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学生被动地学,其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枯燥。与其相反,在“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间研究问题、协作讨论、交流反思,教师则侧重指导学生知识的运用、答疑解惑等,其考核评价从多角度、多方式进行,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学习时间由学生掌控。翻转式课堂后,学生能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在轻松的氛围中利用教学视频在家或课外自主学习。这就避免了课堂中的紧张情绪,也不必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因为学习的时间和节奏的快慢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基础好的学生看明白了、弄懂了可以快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倒退反复观看,或是做笔记以备课堂中进行师生交流,寻求解决的方法。

2.活跃课堂、加强互动。由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学生则由被动地接受者变成问题的研究者,课堂则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这时教师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协作讨论、相互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3.搭建家校沟通平台。课堂教学翻转后,学生更多地是在家中自主学习,因此,学习平台的构建,及时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是否在学?学了什么?如果不会?教师是如何引导他们学习?解决了家长们一直以来的困惑,搭建了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

四、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1.自主预习时间安排问题。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后观看教学视频,所以教师不能过多占用学生晚自习时间。对安排有晚自习的学校,教师应避免讲课,指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环节;对没有安排晚自习的学校,教师应尽量减少作业量,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

2.专业学科的适用性问题。目前,翻转课堂在基础课、德育课中应用较多,由于课程内容涉及一些小故事、小策略、小案例等,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不少教师认为工科类专业学科较为抽象和枯燥,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其实,专业学科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侧重于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项任务、一个步骤,若能采用微课形式展现给学生会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3.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完善。教师课前制作视频,学生课后观看视频教学,这两者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但这无疑也成为了不少学校制约翻转课堂实施的因素之一。首先,对于网速较慢的应提高网络服务器配置的性能,加大网路宽带的覆盖面,同时及时地更新微课制作软件;对于缺乏硬件设施而在课后或家中无法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学校机房应在晚自习或双休对学生开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地保障。

4.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高效地组织课堂,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教师课件制作的内容、视频录制的质量、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组织、开展,对学生的指导、交流、互动都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势在必行。

五、翻转式课堂教学新启示

1.抓好课前教学环节。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中未听懂的或是下次新课要上的内容通过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课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地制作教学视频,并积极指导学生合理支配时间观看视频,要求学生对视频中的疑难问题做出标记以备在课堂中提出供教师和学生交流、探讨,而不是放任学生课后无事可做,懒散疲塌的不良习气。课前预习得充分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又能为课堂的开展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2.要“内化”知识。新模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授业而是解惑,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所以力求教师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活,更利于理解,通过课中的讨论、交流让知识贯穿在学生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中,成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精神财富,让学生最终既获得知识又掌握了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课堂中教师任务的安排赋予了学生新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探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投入到这场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去验证任务实施的可行性。在这种教学环境中,知识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获得。因此,这种知识就能变成信念,学生也会更加的珍视它们。

4.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养。随着微课程的发展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如何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无形中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能在课前设计、制作系统化、与教材配套的微课,课中又能扮演一个引领者的角色,指导学生由自主到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课后则引导学生完成更高层次的探究学习。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提升自身的阅历,才能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