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8-01-08
- 点击:272
-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于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短板问题,对于民族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意义尤其深远。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显示,自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成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支持也是空前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安排180亿元,资助中职学生近1200万人,并免除涉农专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全国组建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成一批职业教育集团,广泛开展产教对话。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展现广阔前景。
实施普惠性政策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支持西藏、新疆、四省藏区职业教育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南疆地区中职学校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发展西藏和四省藏区职业教育,积极推动东部支援西部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育部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推动。国家民委协同配合,努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结合,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一是推动职业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制度建设。三部委联合出台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指导意见。制订民族技艺类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院校民族文化类专业目录。遴选首批100个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专业。二是加强行业指导。设立全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三是组织产教对话。会同组织“传承民族技艺,促进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产教对话活动。四是以技艺展演为载体,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举办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艺比赛展演活动,推动院校转变办学思路,促进校企合作。五是发挥部委直属院校示范带头引领作用,服务民族地区发展。六是积极组织东西协作。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把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纳入职业教育集团。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还须解决瓶颈性问题。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虽有较大发展,但仍然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短板。校企合作还处于较浅层次。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1.文化和观念问题。越是发展滞后和市场发育不充分的地区,越是缺乏崇尚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氛围,职业与就业观念越是落后,越是轻视技术技能人才,误解职业教育,不愿读职业院校。全国中职招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2009年的0.51减少到2016年的0.42;中职在校生占比0.4。其中,民族八省区中职招生数占比0.38,均低于全国平均数;中职在校生占比0.36,远低于全国平均数。目前,全国10个职教比例不足40%的省区,有7个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集中的区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形成高度共识,必须坚持“三破三立”:破除鄙薄职业教育的偏见,树立职教与普教并重的观念;破除轻视职业技能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观念;破除狭隘的成才意识,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观念。
2.责任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既是企业责任,也是政府责任。特别是在我国广大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滞后,结构单一,市场发育不足,单靠企业自身努力与市场自发力量,发展将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在民族地区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更需要强调政府责任。
3.需求动力问题。在民族地区,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首先是“有效需求”不足。民族地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劳动力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强。对职业教育“有效需求”不足,支持就不够,校企合作动力就不强。所以,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必须采取措施调动企业、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4.投入保障问题。近年来,国家财政的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但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尚属初创阶段,各省区经费标准口径不一。民族地区经济相对滞后,政府投入普遍不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力量参与有限。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明显偏低,距离实际办学成本太远,不能满足中职人才培养实际需要。2016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全国中职学校为12227.7元,比上年增长11.56%,而有的民族省区却为负增长。办学经费不足,部分职业院校达不到国家基本办学标准要求,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5.体制与政策问题。轻视职业教育,是观念问题,更是制度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就业政策、用人制度不利于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对接,人才培养难以落地。多种证书制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至今还在路上。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深造和专业发展路径,也影响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和职业预期。还有,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政策目标不一,资源分散,相关政策缺乏有效统筹。
6.师资问题。师资问题是长期以来严重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中央和地方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功夫,民族地区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支持项目也逐年增加。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师资力量。民族地区尤其突出。民族地区条件艰苦,教师待遇较差,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外流较多,优秀人才引进困难,加之编制不足、有编不补,三大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一是师资总量不足,二是结构性问题突出,三是总体素质不适应。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形成合力。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键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严格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的同时,需要整体规划协调,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通过区域协作、跨地域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